鉴赏古诗词的基本要领(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1.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一、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诗词赏析

2.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叙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题步骤

(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

(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

(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

(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

这首诗中( )是叠音词。这个词的意思是( ),描绘了( )画面,烘托了( )的意境,表达了( )情感,妙用叠音词,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表达效果。

扩展资料:

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2)各种修辞手法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3.谈谈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

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

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

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

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再如《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

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的祝愿和期望。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

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郑燮等等。

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

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

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

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

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

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

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

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

4.赏析诗歌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扩展资料:

要多读

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

要多看

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要多练

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古诗词赏析

5.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3、借事抒情(用典故) 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1、虚实结合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 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 三、记叙 修辞手法 一、比喻 四、借代 七、设问 二、比拟 五、夸张 八、反问 三、双关 六、对偶 九、互文 十、列锦 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2、简远美。

3、含蓄美。十一、迭字 表 现手法 一、象征: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二、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与夸张 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 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 三、抑扬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 (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 2、似褒实贬 四、衬托1、性质分类 (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2、内容分类:(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五、对比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它们的目的不同 (2)修辞作用不同 五、渲染 六、用典 (三)类别1、内容类型:(1)用语 (2)用事 ①引用神话故事。

②运用历史故事。2、方式类型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 (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 (四)常见常用典故 七、照应 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十、离合 十一、蒙太奇 第四节 结构模式 一、层层渲染、铺垫 二、伏笔、照应 三、结构对比:四、卒章显志 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 一、关于表达方式 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 (三)区别与联系1、联系 2、区别:(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6.古诗词赏析的主要方法

古诗词赏析主要方法 行文构思(【X句+作用】 修辞特点(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运用了XX修辞+作用(表达XX感情 ,XX意境)】 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 修辞的作用 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或突出特点. 拟人: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赋予人的思 想和感情,表意丰富. 夸张: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强烈感情;引起联想;烘托气氛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看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更鲜明,更强烈.加强肯定的意思. 描写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 美点品析 从语言 的角度 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 从表现手法 的角度 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叠词 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作用 色彩词 作用 绚丽多姿 成语 作用 增添文学色彩 修辞之美 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 句式之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 叙议结合 寓情于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 我们要鉴赏诗词,其前提便是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只有做到知人论世,才能穿越时空,追随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诗人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审美共鸣。 推荐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字千金法,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对所鉴赏的古诗词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信息,每个字词都值千金,包括所给出的诗题、作者、注释及问题;二是抓关键词。

1、关注诗题、作者和注释 有些诗词写得相当含蓄,把握内容时要充分注意诗题及有关背景。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看诗的内容写的是新妇早上要上堂拜公婆而精心打扮一番,仍不放心地问新郎自己打扮的如何。

看诗题“近试上张水部”我们知道,作者以新妇自比,把张水部(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比作公婆,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诗的主旨是向张籍征询意见。 另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创作风格,对我们理解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乐观、陆游的爱国情感、辛弃疾的慷慨愤世、姜夔的感喟哀时、李清照后期的伤时念旧等。 考题后的注释是鉴赏中必须加以关注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有意识提供给我们的必要暗示。

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一字千金,切不可等闲视之。

2、把握景和物 ①抓景明情。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是有情的。

因而一切自然界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会被染上人的感情色彩,抓景明情就为我们鉴赏古诗词提供了最基本的切入点。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前四句写景,通过声、形、色、态的描写,写出哀惋、凄清、冷落、寂寥的氛围,隐含着无限的“悲”、“苦”;后四句写情,通过直抒“悲”、“独”、“苦”、“恨”,写出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之感。 ②缘物知意象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是自然造化赋予的,因而他们很自然地将人的品德才性与物的特点相比方,出现了许多以物喻人、借物写人的咏物诗。

鉴赏咏物诗要重视物的特征和物背后的隐喻意,要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典型意象有: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柳谐音“留”,寓离别思乡之意;莲谐音“怜”,借以表达爱情;大雁表相思;桃花喻美人;大鹏象征思想自由;杜鹃象征悲哀;鹧鸪表离情别绪;松、竹、梅代表坚贞与高贵;荷、兰、菊代表高洁与清高等。

3、抓住关键词 ①“诗眼”。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对“诗眼”的鉴赏要把握词义、词性、修辞,理解句意,明确意境,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春花怒放的艳阳景色的气氛。

“绿杨楼外出秋千”的“出”字写秋千高现于绿柳朱楼、粉墙白壁之间,因春风而倍增骀宕的神情意态。 ②动词。

动词往往是诗意所在,值得品味。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得很有气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解题技巧】总体要求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解题技巧】分类解析: (一)形象意境类 名词解释: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题目类型: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步骤: 形象类: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例析: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附相关术语:常见意象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

8.古诗鉴赏的方法

鉴赏题说白了就是作用题, 第一步:要知道用了什么手法,类似与比喻啊,对偶啊!(你自己积累) 第二部:手法的效果,如果不知道的话,就直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这个地方就把这句古诗的内容用现代文翻译一遍) 第三步:继而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对。

(对社会的批判啊,什么的.没有的话,就别写) 第四步:总结一下,类似于使文章更富有内涵啊,更流畅啊..什么的.这个都是套话,背几句就可以了. 大概就是这四步.整理一下,这个公式.(内容,主旨,语言,结构.四点都要讲) 运用了。

(手法,就是语言了),生动形象(或其他)的写出了(古诗内容,即翻译),进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尽量往古诗主旨上靠)..与。呼应(铺垫啊,这是从结构上讲,没有就别写,要扣分)为全诗增添了。

..(套话结束) 好了,基本上就这样,我个人总结了一些经验,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祝你成功!~。

9.有关“古诗文鉴赏”的技巧

语文古诗文鉴赏技巧之一: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语文古诗文鉴赏技巧之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语文古诗文鉴赏技巧之三: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10.鉴赏古诗的方法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

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可是,由于诗歌的凝练含蓄,以及文化积淀少等原因,诗歌鉴赏也历来是难题,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

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

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

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

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

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

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

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

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

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

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

鉴赏古诗词的基本要领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大全 » 鉴赏古诗词的基本要领(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诗歌

古诗词字词欣赏方法(做语文诗词鉴赏的方法)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字词欣赏方法,内容包括做语文诗词鉴赏的方法,古诗文的字词赏析,如何赏析诗句中的字词在线等。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

诗歌

小学课堂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课堂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语文必背古诗全部(详细),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小学10首古诗词大全。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江南 2、敕勒歌 3、咏鹅 汉乐府 北朝民歌 (唐)骆宾王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鹅,鹅,

诗歌

咏佛教圣地的古诗词(描写佛教的古诗词有哪些)

阅读(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咏佛教圣地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佛教的古诗词,赞美佛教的诗句,形容寺院的古诗词。《山石》唐代: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

诗歌

现代人古诗词(现代人写的古诗词)

阅读(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现代人古诗词,内容包括现代人写的古诗词,求几首现代人写的古诗词,现代人写的古诗。本人忠热于写诗,我不仅自己造了很多两字词语,而且还自创了诗集。下面我来分享几首原创的诗词:⒈一剪梅•遗花香断垂帘秋遗花香断垂帘秋,冷梦初

诗歌

春雨后的古诗词(描写春雨的古诗词10首)

阅读(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春雨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春雨的古诗词(10首),关于春雨的古诗大全,关于第一场春雨下过之后的古诗词。描写春雨的古诗词有:《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

诗歌

长一点的古诗词350字(稍微长一点点的古诗词,)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长一点的古诗词350字,内容包括稍微长一点点的古诗词,,长一点的古诗,长一点的古诗最好优美些。放歌 柳亚子天地太无情,日月何无光?浮云西北来,随风作低昂。我生胡不辰,丁斯老大邦。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听我前致辞,血气同感伤。

诗歌

古诗词中动词的鉴赏(关于动词的诗句)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动词的鉴赏,内容包括关于动词的诗句,古诗词中常用的动词名词,含有动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

诗歌

论文答辩古诗词开头语(论文答辩时开头语应该怎么说)

阅读(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文答辩古诗词开头语,内容包括论文答辩时开头语应该怎么说,古诗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论文答辩开始应该先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

诗歌

描写韧性的古诗词(形容韧性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1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韧性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韧性”的诗句,描写植物韧性的古诗,描写植物韧性的古诗。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

诗歌

形容碧绿的古诗词(描写绿色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阅读(1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碧绿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翠绿的诗句,形容翠绿的诗句,写池水碧绿的古诗。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出自五代: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636f7079626169

诗歌

形容草原美景的古诗词(形容草原景色优美的诗句)

阅读(8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草原美景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草原景色优美的诗句,描写草原美景的古诗,描写草原美景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2、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

诗歌

关于孟浩然的古诗词(关于孟浩然的古诗)

阅读(11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孟浩然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孟浩然的古诗,十首著名的孟浩然的古诗,孟浩然所有诗句。《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

诗歌

高中选修古诗词及解析(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目录)

阅读(1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选修古诗词及解析,内容包括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目录,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所有篇目。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长恨歌/白居易湘

诗歌

古诗词字词欣赏方法(做语文诗词鉴赏的方法)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字词欣赏方法,内容包括做语文诗词鉴赏的方法,古诗文的字词赏析,如何赏析诗句中的字词在线等。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

诗歌

小学课堂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课堂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语文必背古诗全部(详细),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小学10首古诗词大全。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江南 2、敕勒歌 3、咏鹅 汉乐府 北朝民歌 (唐)骆宾王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鹅,鹅,

诗歌

咏佛教圣地的古诗词(描写佛教的古诗词有哪些)

阅读(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咏佛教圣地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佛教的古诗词,赞美佛教的诗句,形容寺院的古诗词。《山石》唐代:韩愈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

诗歌

现代人古诗词(现代人写的古诗词)

阅读(3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现代人古诗词,内容包括现代人写的古诗词,求几首现代人写的古诗词,现代人写的古诗。本人忠热于写诗,我不仅自己造了很多两字词语,而且还自创了诗集。下面我来分享几首原创的诗词:⒈一剪梅•遗花香断垂帘秋遗花香断垂帘秋,冷梦初

诗歌

春雨后的古诗词(描写春雨的古诗词10首)

阅读(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春雨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春雨的古诗词(10首),关于春雨的古诗大全,关于第一场春雨下过之后的古诗词。描写春雨的古诗词有:《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

诗歌

长一点的古诗词350字(稍微长一点点的古诗词,)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长一点的古诗词350字,内容包括稍微长一点点的古诗词,,长一点的古诗,长一点的古诗最好优美些。放歌 柳亚子天地太无情,日月何无光?浮云西北来,随风作低昂。我生胡不辰,丁斯老大邦。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听我前致辞,血气同感伤。

诗歌

古诗词群文教学(如何进行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11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群文教学,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可否从单篇到"群文"的教学新思考。关于小学语文2113群文阅读的教学方5261法 城南小学陈茶花 所谓的“群4102文阅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