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目录
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1、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白居易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2、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3、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将进酒/李白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4、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方山子传/苏轼
大铁椎传/魏禧
5、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六国论/苏洵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6、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扩展资料:
这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让学生们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3、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鉴赏: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
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
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结尾两句,感慨深沉。
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5、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
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6、绝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鉴赏: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
“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
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7、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鉴赏: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鉴赏: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
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9、夕阳楼 唐代:李商隐 花明。
3.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所有篇目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一本作“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拟行路难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斵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三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五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七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八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
九锉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今日。
4.求50首高中古诗词的赏析
1.九歌·东君【战国·楚】屈原 暾①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②;抚余马兮安③驱,夜皎皎④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⑤,载云旗兮委蛇⑥;长太息兮将上⑦,心低徊兮顾怀⑧;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⑨兮忘归。 緪⑩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⑾。
鸣篪⑿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⒀。翾飞兮翠曾⒁,展诗兮会舞⒂。
应律兮合节⒃,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⒄。
操余弧兮反沦降⒅,援北斗兮酌桂浆⒆。撰余辔兮高驰翔⒇,杳冥冥兮以东行(21)。
【注释】 ①暾(tūn):初升的太阳。②扶桑:传说中的神树,生于日出之处,因此也指日出处。
③安:安详。
④皎皎:指天色明亮。⑤辀(zhōu):本是车辕横木,泛指车。
龙辀:以龙为车。雷:指以雷为车轮,所以说是乘雷。
⑥委蛇:即逶迤,曲折斜行。⑦上:升起。
⑧低徊:迟疑不进。顾怀:眷恋。
⑨憺(dàn):安稳,泰然。⑩緪(gēng):急,紧。
⑾箫:击。箫钟:用力撞钟。
瑶:震动。簴(jù):悬挂钟磬的木架。
瑶簴:指钟响而簴也起共鸣。⑿篪chí),古代的管乐器。
⒀灵保:指祭祀时扮神巫。姱(kuā):美好。
⒁翾(xuān):小飞轻扬的样子。翠:翠鸟。
曾(zēng):高举。⒂诗:指配合舞蹈的曲词。
展诗:展开诗章来唱。会舞:指众巫合舞。
⒃应律:指应和乐律。合节:合于节拍。
⒄矢:箭。天狼:即天狼星,相传是主侵掠之兆的恶星,其分野正当秦国地面。
因此旧说以为这里的天狼是比喻虎狼般的秦国,而希望神能为人类除害。⒅弧:古代指木弓,这里指弧矢星,共有九星,形似弓箭,位于天狼星的东南。
反:指返身西向。沦降:沉落。
⒆援:引。桂浆:桂花酿的洒。
⒇撰:持,拿。(21)杳:幽深。
冥冥:黑暗。行:音háng。
【文学知识】 楚辞体:公元前四世纪在我国南方楚国出现的一种文体。因其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而得名。
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句子长短错落不齐,特别是普遍运用“兮”字调整音节,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最主要的作家是屈原,代表作是《离骚》,所以“楚辞体”又称“骚体”。
【参考译文】 温煦明亮的光辉将出东方,照着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轻轻扶着我的马安详行走,从皎皎月夜直到天色明亮。
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长长叹息着我将飞升上天,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
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观看者安于此景回还皆忘。 调紧瑟弦交互把那大鼓敲,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
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
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众神灵也遮天蔽日全驾到。 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
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东方。
【阅读训练】 1.本篇是楚人祭祀太阳的颂歌。第二章中描写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译成白话是:__________。
2.东君正在空中驾着龙车行走,忽然“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其原因是:___。 3.第二章结句用“______”一词过渡到第三章描写_______的场面。
4.第四章写东君到了夜晚所做的事情: (1)“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写他_______;(2)“援北斗兮酌桂浆”写他________。 5.此诗所塑造的日神形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 2.日神白天给人类带来热和光,晚上要回到栖息地(扶桑),他对白天工作非常眷恋。
3.观者 迎祭日神 4.举起长箭射天狼星,以防灾祸降临人间 射掉天狼后的愉悦心情 5.勤劳不息,大公无私。2.饮酒二十首(其四)①【晋】陶渊明栖栖②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③,夜夜声转悲。厉响④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⑤遥来归。劲风⑥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⑦。 【注释】 ①这首诗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鸟自喻,前六句写迷途徘徊,后六句写归来托身;又以“孤生松”喻归隐之所,表现出诗人坚定的归隐之志和高洁的人格情操。
②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③定止:固定的栖息处。
止:居留。④厉响:谓鸣声激越。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⑤值:遇。
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⑥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⑦已:既。违:违弃,分离。
【文学知识】 ①陶渊明(356~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又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
因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解印绶去职,归隐故里。所作《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为传世名篇。
②古体诗:旧体诗的一大类别。包括周、秦、汉魏六朝时代的诗歌及后世的模拟之作。
又称“古诗”、“古风”,与定型于唐代的“近体诗”相对。古体诗又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五古)、七言(七古)、杂言(长短句)等。
【参考译文】 心神不安失群鸟,日暮仍还独自飞。徘徊犹豫无定所,夜夜哀鸣声伤悲。
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
5.高中生必背古诗词及赏析
1 静女
2 无衣
3 氓
4 离骚(节选)
5 湘夫人
6 长歌行
7 孔雀东南飞(并序)
8 迢迢牵牛星
9 短歌行
10 白马篇
1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12 山居秋暝
13 越中览古
14 蜀道难
15 梦游天姥吟留别
16 将进酒
17 兵车行
18 蜀相
19 客至
20 旅夜书怀
21 咏怀古迹(其三)
22 阁夜
23 登高
24 登岳阳楼
25 渔翁
26 刘禹锡诗两首
石头城
秋词
27 琵琶行(并序)
28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29 李凭箜篌引
30 过华清宫(其一)
31 锦瑟
32 苏幕遮(燎沉香)
33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3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5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36 雨霖铃(寒蝉凄切)
37 桂枝香·金陵怀古
38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9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0 鹊桥仙(纤云弄巧)
……
6.高中语文选修的必背古诗文有哪些,越全越好
【必修一】《诗经·氓》、《离骚(节选)》、曹操《短歌行》、陶潜《归园田居(其一)》【必修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庄子《逍遥游》、王羲之《兰亭集序》(2010年修订版)【必修三】王维《山居秋暝》、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柳永《雨霖铃》(对长亭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必修四】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韩愈《师说》《过秦论》三段【必修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李密《陈情表》【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王勃《滕王阁序》、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苏洵《六国论》【增补】《论语》十则、陶潜《归去来兮辞》。
7.高中唐诗随便10首 解析
一、《春江花月夜》作者:唐代张若虚1、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3、解析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二、《燕歌行》作者:唐代高适1、原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翻译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3、解析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大全 » 高中选修古诗词及解析(选修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目录)